入库参考案例解读逆行被他人行李箱绊倒谁之过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四级高级法官助理 王晨
一、公共场所行人因碰撞伤亡时适用过错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据此,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基本归责原则。在没有法律特殊规定的情况下,过错是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侵权责任的核心要件,也是法院审理侵权案件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本案损害事实发生在火车站,应当适用一般侵权的相关规定,按照过错原则来确定具体责任的承担。一般认为,构成过错责任需要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主观过错、因果关系四个要件,四者缺一不可。本案中,损害事实、因果关系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之所以认定张某乡不承担侵权责任,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张某乡没有违法行为。除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关于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可能因不作为而承担侵权责任外,多数情况下,认定侵权责任都是因为行为人对他人的民事权益实施了积极的加害行为。通常对行为违法性的评价是根据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规范或者一般社会注意义务而作出判断。本案中,张某乡作为乘客,遵循火车站关于检票顺序的方向和秩序导引,正常排队行进,对受害人王某某没有主动实施加害行为,在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其手拉的行李箱符合火车携带行李的尺寸要求,且全程未离开其控制范围,没有作出任何超出旅客排队检票进站正常举动之外的行为,显然不应将其行为评价为违法。
二是张某乡没有主观过错。主观过错的基本形态分为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自己行为发生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其发生的心理状态。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应当预见或者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即疏忽大意的过失),或虽然预见却轻信可以避免损害后果发生(即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心理状态。本案中,张某乡与王某某素不相识,且王某某转身行走5步就碰到张某乡的行李箱,说明从王某某逆行到损害发生的时间较短,张某乡显然不具有加害王某某的故意。王某某摔倒的地点为火车站进站检票口,正常情况下通过检票口即乘坐火车,鲜有人从进站检票口逆行而出。王某某转身至碰到张某乡的行李箱,时间不足4秒,张某乡作为正常进入检票口的旅客,对王某某会在何时转身逆行没有应当预见的义务,客观上也无法预见,更无法在王某某突然转身的不足4秒的时间内作出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判断。因此,张某乡对于王某某的摔倒受伤这一结果,并不存在过失。
二、认定公共场所发生碰撞时行人是否有过错时的考量因素
过错是行为人行为时一种应受谴责的心理状态,基于公平正义的要求,法律要对有过错的行为人作出否定性的评价,让其承担侵权责任。在认定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合理界分双方的注意义务。本案发生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枢纽,维护公共场所的安全和秩序格外重要。火车站之所以在检票口对行进方向有明确标识,就是为了引导乘客按照行进方向排队依次检票进站,最大限度避免无序通行导致的秩序混乱及可能造成的人员损伤或物品损失后果,这是符合最大多数乘客安全和利益的必然选择。本案中,一方不遵守秩序逆行,另一方遵守秩序正常行进。从事件的发生看,王某某之子先转身逆行,转身后躲避了张某乡及张某乡手拉的行李箱,说明即使在逆行的情况下,如果尽到了一般人的注意义务,谨慎观察周边环境并避让顺行的旅客,完全可以避免损害的发生。而王某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逆行后并未观察周边环境,转身行走5步碰到张某乡的行李箱后摔倒。此外,张某乡的行李箱并未超标,属于合理携带范围。相较于正常通行的旅客,逆行者理应负担更高的注意义务,若将不合理的注意义务强加于正常行进的乘客,则会明显束缚乘客正常的通行自由,甚至导致在公共场所正常行走时人人自危的社会后果。本案中,王某某逆行行为使自身陷入一定的风险之中,其本人未尽到必要的安全注意义务。因此,综合来看,法院认为合理的安全注意义务应由逆行一方承担,自陷风险者应当自担后果,符合社会常识和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平正义观念。
二是合理确定双方的举证责任。一般侵权案件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由提出侵权损害赔偿主张的受害人对行为人具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本案中,刘某华作为受害一方既无法证明张某乡的行为具有违法性,也无法证明张某乡具有故意或过失,理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而法院调取的监控视频清晰还原了事情发生的经过。根据法官对视频的逐帧分析,王某某从转身到倒地时间不足4秒,超出正常人对突发意外作出反应的能力范围,这是证实张某乡没有过错的有力客观证据。张某乡作为正常通行的乘客,无须再承担额外的证明责任,这也符合“守法者不必自证清白”的常理。
三是平衡好通行自由与公共秩序维护的关系。权利和义务不是绝对的。在具体案件中,当不同价值发生冲突时,应当在依法裁判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常识作出恰当的衡量和取舍。一般情况下,守秩序无过错者不应被苛责,但这种优先考量也不是绝对的,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让位于其他价值。例如,同样是乘客在检票口排队行进的情况下,如果前方的乘客突发疾病面临生命危险需要紧急救助,或者前方有警察等公职人员正在抓捕罪犯,这些特殊情况下的逆行者,就不应被赋予过高的注意义务,正常行进的乘客往往需要为生命健康或执行公务而让行。本案并不存在这种特殊情况,法院经过综合考量,合理平衡通行自由与维护秩序的关系,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强化规则意识,促进形成文明出行、礼让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本案例为指引,在办理类似案件裁判之中,要恪守法治原则,根据过错责任的一般原理来认定侵权责任;要尊重社会常识和正常通行规则,合理认定行人的安全注意义务,特别要注重对视频证据的调取、分析和审查,最大限度地还原客观事实;要综合考量全案情况,对案涉各方的过错作出准确合理认定等,从而在维护社会安全和个人自由中找到最佳平衡点,确保案件处理实现天理、国法、人情的统一。
(作者单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
扫码观看法官解读视频
本文来源:人民法院报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浩和传媒,秉持着推动法治文化传播、助力法律行业发展的使命,精心运营着中国法律论坛网。
中国法律论坛网是一座连接法律与公众、法律从业者的重要桥梁。在普法宣传领域,网站致力于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无论是日常的生活纠纷,还是复杂的法律问题,公众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提升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在案例讲解板块,网站精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从案件背景、争议焦点到法律适用,进行深度剖析。以案例为切入点,让公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每一个案例都是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对于律所和律师,网站提供了全方位的品牌宣传服务。我们深知品牌建设对于法律从业者的重要性,凭借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为律所和律师量身定制品牌宣传方案,提升其在行业内和社会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文案策划方面,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法律业务和宣传需求,创作富有感染力和专业性的文案,精准传达法律理念和服务优势。短视频媒体录制服务更是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将法律知识和律所风采以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扩大传播范围。
浩和传媒运营的中国法律论坛网,正以专业、创新、多元的服务,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2025-01-24 -
2024-09-14
-
2024-09-14
-
网上资料繁多,分类不明确,没有专属的党建资料下载,中国法律论坛网推出资料下载频道,汇集了报告、讲话、年鉴等多重资料下载学习!
2020-09-12 -
还在为找寻党建书籍发愁吗?中国法律论坛网为您准备了精品的党建书目,细致分类点击即可去到各大平台购买,方便了您学习和检索时间!
2020-09-12 -
中国法律论坛网在经过不断的细化完善后,2.0版本成功上线,该版本中包含了热门的政策文件,党章、党建图库及党建精彩视频和党建资料下载!
20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