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时政要闻
政策法规
反腐倡廉
地法新闻
地检新闻
高检动态
高法动态
今日关注
法治要闻
法制舆情
法院工作
普法宣传
诉讼指南
法院案件
法律论坛
智能政法
检察长论坛
党建要闻
学习园地
理论强党
法院党建
党史故事
红色经典
律界新闻
律师党建
经典案例
律师文化
行业规范
律师公益
公司纠纷
婚姻家庭
案件追踪
劳动纠纷
房产纠纷
法律法规
医疗纠纷
知识产权
债权债务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国内聚焦
社会百态
法治光影
国际博览
图解新闻
法治漫画
图说律师
律所动态
法治人物
优秀律师
律所介绍
业务培训
先进典型
案例说法
网络视频
了解详情
【监督执纪要点】 “吃公函”问题,即通过空白公函、虚假公函等方式,违规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违规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是违规吃喝问题的隐形变异新表现。要加强对公务接待公函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发现无公函、不规范公函、一函多餐、空白公函、虚假公函等背后的吃喝问题。针对一函多餐、未交纳餐费等实践中易发多发情形,要仔细甄别、审慎把握,区分不同情况,精准定性处理,既实事求是分析客观情况,又严查严惩背后违规违纪问题。 【基本案情】 2018年至2020年,某县自然资源局未严格履行公务接待审批程...
监察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对于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可以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监察法实施条例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监察机关可以依法对案件中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物进行会计鉴定。笔者参与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调查工作中,监察机关委托会计鉴定机构对被调查人家庭财产银行流水、理财收益、证券保险等涉案财务资料进行了会计鉴定,证明了被调查人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鉴定意见增强了证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证据效力。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开展会计鉴定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充分...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0347.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2023年10月20日国务院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2023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67
随着对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腐败的深入整治,涉及国企领导干部违规决策、失职失责等问题的相关刑法罪名在实践中得以更多认定,其中就有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的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实践中,精准适用该罪名,需准确辨析该罪名的主观方面、严重不负责任、因果关系等要件。笔者结合办理的案例,尝试对该罪名进行释法析理,以资参考。 【关键词】 失职渎职 主观过错 严重不负责任 因果关系 【案例简介】 甲,A省属国有企业B公司董事长。2011年4月,...
“先收钱后办事”,这是受贿罪的典型表现。但实践中也存在许多“先办事后收钱”的情形,这就是所谓的事后受贿。事后受贿指的是行为人为他人谋取利益后,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对于事后受贿行为的处理,“两高”《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履职时未被请托,但事后基于该履职事由收受他人财物的”,也是“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关于受贿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实践中,办理事后受贿案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认真区分事后受贿行为的类...
金融领域腐败社会危害性大,腐渎交织危害更为突出。一些金融领域腐败案件背后的失职渎职问题,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必须严肃惩处。实践中,金融领域失职渎职往往错综复杂,有的被调查人实施的危害行为和产生的危害结果都不单一,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并存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如何区分并准确定罪,值得研究。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对该问题作一浅析,为此类案件的办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融领域腐败 失职渎职 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罪数认定 【案例简介】...
【典型案例】 A公司系S市某国有控股企业,其中B国有公司出资70%,丙控制的C公司出资30%。甲、乙经B国有公司委派至A公司分别担任董事长、财务总监,丙被A公司董事会聘任为总经理。 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甲、乙、丙等人在A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为完成上级考核指标,以采购饲料、原料等名义,通过直接与丙控制的多家公司签订无实际货物交付的“空转”贸易合同等方式,虚假做大经营规模,并将A公司向银行信贷(即信用贷款,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的资金提供给丙控制...
原文链接:https://www.shjcw.gov.cn//2015jjw/jfsy/content/43c46c65-05cb-4b6e-857b-6484fb286bf4.html[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多个条款对特定关系人利用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和谋取私利进行了规制,并将特定关系人主要表述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特定关系人”。实践中,进一步明确特定关系人的范围和认定标准,是准确认定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犯罪行为性质、严肃追究其纪法责任的必然要求。 结合实践,我们认为应根据三个标准对特定关系人进行认定。一是依身份认定,主要指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相关阅读:...